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

06/7/22《MYSTERY Vol. 1 艾勒里‧昆恩百年誕辰專輯》

幾年推理文學的興盛不得不歸功於許多熱情且用功的推理迷,像負責編輯這本《Mystery季刊》的冬陽就是其中一人。當然,願意投資的出版社也應該獲得掌聲,例如出版這本推理季刊的臉譜出版社。

在這本仿照《EQMM》雜誌的「季刊」中,收錄了許多美國當代推理作家的精彩中短篇作品,其類型包括懸疑、驚悚、解謎等皆有,另外為配合Ellery Queen的百年誕辰(事實上,兩位Queen的原作者都出生於1905年,所以距2006年已有101歲了),也收錄了後人對Queen的仿作(parody)與贗作(pastiche)。而更令人驚喜的是,在眾多國外作家作品中,該書也特別放了本土推理小說家凌徹的中篇推理,頗有「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的意味。當然,包括冬陽、謎熊、唐諾等所寫的文章也相當有水準,更可從中發現他們擘畫此書的用心。

那,簡單寫一下這幾篇的心得吧!(依作品頁次排序)

◆ 地道女孩 by Jeffery Deaver
從一樁救援行動開始,簡單的三幕但卻有很強的動能,所謂的「逆轉結局」若無其事地蘊藏在文字之間,雖沒有精巧的詭計,但卻抓住了讓短篇小說好看的訣竅。

◆ 免費尼土 by Bill Pronzini
一如文後解說所述,這篇作品頗有Stanley Ellin經典作品《本店招牌菜》的味道,所以,讀者也要有點想像力囉!

◆ 子彈 by Peter Lovesey
Peter Lovesey是個英國作家,在這篇小說裡他將一本雜誌命名為《約翰牛》,而「約翰牛」正是英國的象徵,正如「山姆大叔」是美國(人)的象徵一樣。「子彈」是《約翰牛》雜誌裡的一個字謎遊戲,不過故事裡倒不是用字謎來推理,反倒出現一位神父帶領我們從蛛絲馬跡尋找真相。

◆ 家 by Eddie Newton
敘述性詭計總是讓人再看一次故事,特別是這個故事。作者沒有用太多對話和動作,因此光從文中敘述中其實不容易猜到「真正的真相」,但不可否認,看懂了、想通了,就會覺得作者的idea頗為不賴,確實有掌握茫點的運用,而如文學作品般的文句也呼應了「家」這個題目。

◆ 德國古龍水的秘密 by Josh Pachter & Jon L. Breen
「巷子內的」推理讀者應該很容易分辨所謂「X國XXX的秘密」乃是Queen的作品名標章,而在這篇仿作中,作者帶點惡搞式讓「賽勒理‧困恩」登場解決一樁殺人案。雖然故事不是挺精彩,但作者的確精準地模仿了Queen促狹做作的個性。

◆ 萊維爾嘉年華會 by Edward D. Hoch
Hoch有「當代短篇推理小說之王」的稱譽,他本人也幫Queen代筆寫過《色情電影謀殺案》,因此由他來執筆這篇Queen的贗作游刃有餘。在這個故事中,Queen再次回到《災難之城》中的萊維爾,處理一樁以不在場證明為詭計的殺人案。

◆ 大逆轉結局 by J. A. Konrath
命案現場:從高樓墜死,但死者卻是在一般客廳所布置成的密室之中「墜死」!難道他是從沙發上摔死的嗎?這個故事可謂標準又精彩的解謎推理,死者所留下的線索宛如推理遊戲般,而且運用了相當多推理小說的「典故」,讀起來相當過癮!

◆ 搜索狀 by Donald Olson
這篇算是綜合了犯罪小說和懸疑驚悚小說的特色:有天你突然發現你的車後多了一具屍體,你怎麼辦?故事主角怕遭懷疑而不願報警,但又飽受良心的煎熬,故事該怎麼收場呢?

◆ 設局 by Israel Zangwill
很難想像,這個故事是發表於1893年,和福爾摩斯是同個時代的作品!但即使如此,所運用的詭計及故事精彩度仍不遜於當代作品,雖然少了現代感的精巧,也沒有「偵探」角色的登場,但仍是一篇紮實的推理小說。

◆ 幽靈交叉點 by 凌徹
一場看似靈異現象的車禍,作者要怎麼把看似超自然的現象用科學化的推理找出真相?凌徹在這個故事的一開始就佈下了這個引人入勝的謎團。解謎過程有條不紊,嚴謹中不失無趣,最後更揭發車禍背後的另一段隱沒的真相,不僅將事件更為合理化,更讓讀者的意外性期待獲得了最大的滿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