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2009.03 北京行



第一次來北京,搭的是直航班機,約末三個半小時就到,該稱讚是德政嗎?
俗話說,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我這台巴子踏進北京首都機場,還真有點被這棟建築物的氣勢嚇到。


到北京的第一站是「798藝術區」--這原不在團體行程和個人預期中,但卻是個意外的驚喜。
798園區原來是個工廠,廢棄後變成藝術家們進駐的地方,在這兒可以看到傳統的中國藝術、現代西方藝術、甚至是兩者交融之作。可惜時間不多,只逛了園區的一部份,不過倒是帶些紀念品回來。


抵達北京的第一個重點行程是紫禁城,也就是故宮博物院。從外頭天安門廣場走到紫禁城的後門神武門,即便是走馬看花也花了三個多小時。
這張照片是太和殿,也就是俗稱的「金鑾殿」,明清兩朝的天皇老子就在這裡供文武百官叩拜,挺爽的。
當皇帝有比較爽嗎?


接著紫禁城之後去天壇公園,也就是皇帝祭天的的地方。
相較於皇宮以黃色為主色,天壇的主色是象徵天空的藍色。天壇裡的建築物也和其他偉大建築一樣都遵循老祖宗那套天地人的哲學,舉凡樑柱的數量等都有相對應的巧思。
天壇公園也很漂亮,有種春冬交會時的蕭瑟,一木一石皆可感受亙古之美。


這天晚上導遊帶我們看「世貿天階」,上頭的巨幅LED螢幕有250米長,播放著氣勢磅礡的動畫,也把底下仰著頭的小人們照得五彩繽紛。
順帶一提,「台灣之光--金錢豹」就在這條商店街裡。不過賣的是高檔Buffet。


老毛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領隊蘇油頭說,到了長城是傻蛋。一股勁地在忽高忽低的石階上猛爬,就為了好日後向人說嘴「我爬過長城。」我還真是傻蛋。
不過長城的偉大可不容我耍嘴皮的,從建築、歷史、軍事等角度來看,長城在中國歷史上都有難以撼動的地位。
數百年後,它仍繼續無聲地堅毅地矗立在北風裡...
這乍看像是紅漆斑駁的石碑上刻著「神宗顯皇帝之陵」(我只拍下半部)
這裡是定陵,偌大的陵墓裡埋著明神宗萬曆皇帝和他的兩個老婆。萬曆皇帝最酷的地方是因為立儲問題和大臣不和,火大不上朝也不管朝政,一擺爛就是三十年。黃仁宇的名著「萬曆十五年」講的就是這個明朝興衰的分水嶺。
只是皇帝的屍骨也難逃文革紅小兵的摧殘...
這兒(捲舌)是王府井大街的夜景。
因為只放風一個多小時而已,走馬看花後決定脫隊去新華書店見識一下這裡的文化水平。
雖然大陸的出版仍不是那麼百無禁忌,但光是中國文史哲類和翻譯書籍的數量就勝過台灣了。
沿著照片這條路往前走就有個天主教堂,可惜沒時間去看。
第四天一早去頤和園,見識慈禧享福的地方。不過對我們來說卻是見識到帶著濕氣的北京可以有多冷。大家全身上下包得跟米其林一樣,口罩手套是基本配備了。
昆明湖、長廊等還真的都挺美的,只是一來太冷,二來園子又太大,沒辦法領略老佛爺的舒爽。
(這張照片看得出是在頤和園拍的嗎?ㄟ...)
坐三輪車逛胡同是個挺愜意的感覺。首先近百台的三輪車並列就夠有氣勢了,師傅也不會亂搶客人(因為是特許經營),邊踩著三輪車還會邊跟你介紹附近的景點。
沿途經過什剎海、郭沫若故居、恭王府等,但不知是因為團體包車或是本來就有時間限制,中途只停下來一次。
老北京胡同敵不過「發展是硬道理」的信念,現在也所剩不多,而這裡的胡同和老宅邸也大多被資本家買下來改裝成酒吧夜店或餐廳,十足不中不西。
聽著三輪車師傅說故事,更是覺得,中國古代的軼事和傳奇用北京腔說起來就是特別對味...
像鳥巢、水立方一樣,「水煮蛋」也是中國為了奧運--或說為了提升北京在世界城市的地位--而特別興建的特殊建築。
不過我倒是覺得反正這裡是國家劇院,外觀設計地話題性一點無可厚非,走在裡面仰望挑高的屋頂和壯觀的鋼材外牆,還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勇氣和施工者的技術。

沒有留言: